B非对称式均衡
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量。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如图3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又如图4中的山石实际分量比马匹重,但马匹和人们关系密切,所以也是均衡的。
图四 另外,这张图还体现出了构图的远近关系—近处相比远出略现重一些,这也是,前面天平原理的一个延伸
图五的简化
2、关于色块的大小深浅聚散的均衡分布。
A画面上的形的分布已取得均衡,但经过施加深浅色调,产生如B的情况。深色色块导致右侧偏重,调整的办法:将物象在构图中略向左移如图c。略略升高右侧物象明度,(使之变浅)或略略降低左侧的明度如图D。如色调是不可变因素,而形是可变因素时,可变为E,也能取得趋于均衡的效果。
以上实例,不妨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大小进行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者在不可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最常用的办法。
3、关于形体和色调的均衡在心理上的衡量:
在暗色背景前,明度与面积成反比,反之亦然。如图5。色块面积小而与背景明度反差大,色块面积大与背景反差小,两着可以取得均衡。
4、运动与倾向
运动是有方向性的,人们观察运动着的物体,视点往往追随着他的运动方向而略为超前。因而在构图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如图6.这种抽象成独立的形式,就形成所副图中的箭头构图。
节奏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们借用音乐来理解。
节奏--是音乐里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的序列。我们从两个极端去理解。比如在在一个繁忙的市场,虽然有众多强弱不同、长短有别的声音,因为没有序列、只能是一片混乱;即使有乐器发出的声音,也是含在嘈杂中。
在造型艺术中各种形象符号的任意堆积,并不能成为意想中的构图,只能是杂乱无章,使视觉无从适从。如现在遍布街道上的广告。如图一眼看去,找不到主题,每一个广告都在“强”结果都不突出
与上相对的一种简洁中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