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途中拍照时你是否有些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些自己很喜欢的画面,迫不及待想去拍下来。可是不管你如何变化角度,却发现整个画面因为环境的局限,总是缺少一些东西,难以达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样子。这样的照片我把它称之为“鸡肋”。这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片子你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呢?勉强发布到社交网络,还是就此删掉?现在,它们有了新的去处。
先谈一些个人主观经验。接触摄影的时候,因为个人审美、前期后期技巧的欠缺,很多照片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这种“鸡肋”。之前很多前辈会谈到一些如何选照片的技巧,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删除无用的照片。甚至有些人会告诉你,删掉大部分的照片,你才能有新的突破,大有破釜沉舟之势。我今天想讲的有些不一样,我要讲的是先不要着急删掉那些你喜欢,但是拍的不满意的照片。风景照其实和人文纪实是一样的,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一些有意思的镜头得来是非常珍贵的。一张照片按下快门之后其实有无数种可能,拍摄者要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化妆师一样,找到它们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你要学会如何发掘你封存在电脑硬盘里鸡肋照片的闪光点。
这就涉及了一个现在摄影界依然争论不休的话题:“PS”。有人说,大幅度的后期根本不算是摄影师,是键盘摄影师!是搞设计的(设计师躺枪。。。)我的个人观点,根据拍摄目的的不同,抛开新闻纪实,摄影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所以有一部分人拍照,其目的和绘画、雕塑、或者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自己心中的世界通过作品展现给更多的人。相机或者PS其实都只是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法,所以使用哪种形式都无可厚非,为了手法去争论不休从而忽略了创作本身的目的,才是真正的舍本逐末。今天我抛开这两种争执,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后期的一些思路和经验。
第一点:不要太着急删照片
先举几个例子。
原图:
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整体意境还是不错,房子、雾气、若隐若现的树林和清晨的霞光是构成画面因素的几大亮点。但是,作为背景的山峦,线条不流畅,造成了视觉的阻塞;前景的耕地欠曝,并且刺眼的插进了几支树枝。总体来说,画面有意境,但是视觉不流畅,色调较干瘪,整体比较生硬。可以视为鸡肋照片。
那么经过简单的后期之后,画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改变呢。
处理之后:
可以看到,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画面柔和流畅了很多,色调也变的油润了起来。关于这张图片,后期我考虑了好几种方法,最开始我尝试将前景的树枝P掉,背景的山峦通过液化,让它线条流畅。但是尝试了之后,发现整体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所以我更大胆的尝试,用大面积的动感模糊,将前景背景模糊掉,只留下作为主体的民居和陪衬的树林,并且提亮了画面,再简单的润色。营造了一种印象派乡村安静,简洁,富有诗意的画面。
我们再来看几组利用动感模糊做后期的前后对比图吧。
原图:
后期成品图:
原图:
后期成品图:
简单的后期之后,这些原本不太理想的照片是不是一下就变得不一样了呢。
看到这里有人就迷惑了,你不是写教材吗?为什么只给了对比图,没有写步骤和技巧呢。别着急,变废为宝可不是让诸位死板的遵循一个方法。技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你学不会发散思维去创作,那你学会再多的技法,也只能是个匠人。再说也就是动感模糊配合蒙板的事,这里不做赘述。
第二点:随时去捕捉储存你的素材
一次性拍不到你心目中想要的画面,不要着急。可以把这些当做素材,经过一些巧妙的组合可以让你一些平庸的照片立马变的不一样。
先看一些素材和它们的最终成品。
原图素材:
我们在旅途中很多时候都会拍出这样的照片,场景都很有意思,但是单独看起来都太单薄,过眼即忘。这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将它们以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做一个组合。
后期成品图:
忽闻云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是我拍摄这些素材之前,很早就有的一个画面,所有的素材都拍摄于牛背山。不得不说牛背山是拍摄云雾非常理想的一个地方,我每年都会去一次牛背山,除了拍摄常规的日照金山、日出、星空之外,我会特别去留意山下云雾的形态,并且把他们记录下来。几年下来,我累积了大量的云雾素材。所以你看到的这幅画面,它们的每一个构成都不是随手拍来,每一棵树或者鸟都是从上千张的素材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那么诸位朋友,请自己根据上面的每一张素材图在这张成品上去寻找对应的点。
所以说,就算是后期,也不是你想的那么轻松,不是在电脑上敲几下键盘就可以搞定的,没有对应的素材,这种后期思路也很难完成理想的作品。在这里也要表明一个观点:反对从网上下载素材来进行后期创作。你可以天马行空,这是个人审美和态度问题。但是你从网上窃取别人的素材,那是道德问题。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干干净净,哪怕是一只鸟,也是自己用镜头捕捉到的。同时也告诉各位,不要吝惜你的快门,去捕捉你日常能看到的每一个有意思的镜头,也许哪一天它就会成为你一幅作品里面的点睛之笔。
们再来看几张类似的后期手法,将一些不甚满意的片子做一些有意思的搭配试试呢。
原图素材:
创作意图:我把这幅照片取名叫做远行,灵感来自于张佺的《远行》:
有人坐在河边总是说回来吧回来
可是冷风抽打在身体和心上啊
远行吧,远行!
后期成品图:
原图素材:
创作意图:这张照片远中近景都由上面这些素材所组成,立意取自于庄子: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于四海之外。这是庄子对于神仙的描述,我通过不同素材的组合,用后期去描绘这个意象,达到我心目中仙山应该有的样子。
后期成品图:
原图素材:
后期成品图:
一些原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照片,稍微开点脑洞,结合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不是立马就不一样了呢?接下来上点干货,实战讲解一下这种后期技法的步骤。
再次申明:后期技法只是手段,讲解的只是思路,而具体的技法控制永远还是看创作者的想法。
后期具体步骤:
素材原图:
第一张素材,可以看到日落时的耶稣光与云海构成了一幅非常难得的画面,但是由于构图时贡嘎主峰与耶稣光都处于画面右侧,导致画面略微失重。而左下角可能是由于拍摄时的失误导致有一块刺眼的黑斑。总体画面还不错,但是显得有些平庸,也缺少一点稀缺性。如果是就这样发布到社交网站,最多算一张比较抢眼的旅游照。我翻了一下之前的云海素材库,找到了图二,几棵雪松构成的简单画面。于是打算将他们简单的组合一下。
1、首先在PS里打开第一张素材。
2、选择文件-置入
由于背景图层的画面略微像右边倾斜,所以我将雪松的素材放置在画面的左下角,使得整体平衡。
3、将不透明度调低(50%左右),以便于调整雪松在整个画面所处的位置。将雪松位置调整好之后,按下enter键置入素材。
4、这个时候添加的图层是不能进行编辑修改的,需要将置入的素材2栅格化,并且添加蒙板。(不知道蒙板用处的就自行补课去,不做赘述了)
5、选择渐变工具(快捷键G),透明度20%左右,从左下角往右上角拉。擦蒙板是一个细致活,要有耐心。没擦干净的地方选择橡皮擦,慢慢擦出来,不要看出叠加的痕迹。慢慢的你就会发现画面开始变的不一样。
6、雪松置入完成,将之前拉低的透明度再拉回100%。看看有没有合成的痕迹,有的话再次用橡皮擦或者修复工具擦一下。
之后再进行简单的润色,这张作品就算完成了。
成品图:
看到上述的后期思路,很多反后期的朋友肯定就会开骂了:“你这个后期狗!你这个键盘摄影师!拼图算什么摄影!这明明就是设计图!这是造假!无耻!表脸!”对此我也只能表示拒收你们的消息并向你们扔一坨热翔。
第三点:适当降低饱和度
法无定法,在高饱和、色彩浓郁艳丽的图片大行其道的今天,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反而会让你的图片眼前一亮。所以当你对一张照片的色调拿捏不定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思路。
原图:
这是一张典型的到此一游照,构图、色调都不理想,加上正午顶光拍摄,所以一直在硬盘里搁置。唯一舍不得删除的原因就是雪山的形状和层次非常的特别。所以我后期对它进行了简单的裁剪和调色。
后期成品:
原图:
后期成品:
最后再分享一个前期拍照的经验。很多风光摄影师都喜欢广角镜头,但是大场景意味着需要驾驭更大空间里更加繁杂的元素,如果你对空间层次的驾驭能力还不是太得心应手,不妨去仔细观察一些小场景。利用中长焦做减法,也可以拍出非常多与众不同的照片哦。
作者微博:@南卡nk
一些个人拍摄的中长焦风光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