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来聊点与设计技法、创意等无关的话题,就是设计师的职场习惯,职场习惯看似简单,很多设计师也容易忽略,以为只要专业牛,总监迟早是我的O(∩_∩)O哈哈~。其实并非如此,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是专业能力最牛的那一个,一定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人。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些场景你是不是都遇见过呢,以下观点也只是我和咨询一些朋友的经验总结,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大家自己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参考。
1、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
场景:对于很多初入职场的设计师,不敢与周围的同事进行交流,自己默默地干着老大给的任务,吭哧吭哧的赶在下班前做完了给老大看,设计稿被老大“折磨”得遍体鳞伤,回去继续加班赶稿。
建议:作为新人要敢于破冰,接到任务首先要了解清楚需求的内容,确定没有含糊不清的内容;其次,问问身边的同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需要注意的环节,可以让你少踩不少雷区;最后,给老大看稿前先给小组里面的同事过一下,避免踩到老大的雷区。
2、问清楚再动手
场景:小王早上来到公司,依然如往常一样先看一遍邮箱,发现一个背景板的设计需求,邮件提到下班前希望给1~3个视觉设计方案。于是乎他非常认真的开始设计,压缩了午休时间,赶在下班前做了5个方案发过去,过了10分钟,需求方发来修改意见,这个配图不够高大上、主题不够明确、主办方的名称太小、风格不够科技感、颁奖的时候主题文字会被挡住~~~等等。你有没有和小王同样的经历呢?
建议:做事不要盲目,接到需求要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向需求方多提几个问题。项目背景、用户群体、制作材质、使用场景、特殊要求等等,设计方案不在于多,而在于考虑周全。我们切记在没有想法的情况下抱着各种风格都试一下的心态,做了N多提案让他们选择,有时候提案多反而也变成最终方案确定的阻力。
3、不要做隐形人
场景:小张进入公司快一年多了,马上年底了,领导开始对下面的员工进行绩效评定,谈了几个终于轮到小张了。领导依然是那个当初面试他的人,见面后,领导想了一会儿问小张,你进来多久了?没看过你设计的作品,你做得怎么样?这些问题的背后反应出一年以来领导都没看见过小张的设计作品,对他的认知可能还是在面试的时候,你觉得领导会给他怎样的绩效评定呢?在一个大团队中,领导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如果领导恰好和你不在一个办公区,他不知道你的作品做得如何是谁的问题呢?
建议:我们在工作中要多一份主动,当一个完整的项目结束以后,要整理出作品和项目总结跟你的领导汇报,让他知道你的工作态度,加深他对你的了解。通过不断向领导反馈你的情况,也可以提高你对领导设计要求的把控,在后期的项目中能够更加快速的做出反应,get到领导的意思。站在设计师个人的角度而言,你需要适当的去展现自己,让你的领导不断熟悉你,知道你的专业强项与工作态度,这样遇到好的项目才能在第一时间想起你,给你更大的舞台去发挥。
4、对自己的产出要有一个态度
场景:小斌收到领导的消息,让他发一份自己近期的作品过去,小斌收到消息后利用5分钟的时间整理、压缩、打包一个超大附件发过去了。领导终于下载完文件,首先解压压缩包;然后打开文件夹,里面出现十几个子文件夹;最后再一个一个子文件夹打开,里面堆满了图片,有版本迭代的、修改的N稿过程、网上下载的素材等等,杂乱无序的命名让领导完全不知道先看那个,退回去再看到还有十几个子文件夹,瞬间崩溃了。
建议:工作中养成随时整理的习惯,每一个完成的项目都把最终的定稿方案提出来,建立一个作品集,不断的更新与丰富自己的作品集。当领导需要查看你近期的产出时,只需要导出一个PDF文件即可,不仅方便自己随时查看历史项目,也方便领导查阅,相信这样的专业态度给领导留下的印象和小斌的印象截然不同。
5、清晰的文件分类与管理
场景:阿明请了几天年假正在去旅途的路上,忽然接到同事的电话,需要找去年产品页面的视觉设计稿源文件,现在需要新增一个产品服务,直接复用之前的控件。阿明回答说时间过去太久了,我也不清楚具体在哪个盘了,你到我电脑找找看吧!一脸懵逼的同事打开阿明的电脑,瞬间抓脑,还是回去重新画一遍吧~~~
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会忽略文件的分类管理,杂乱无章,自己每次找文件都要耗费很多时间,更别说别人来你电脑找文件,简直是大海捞针。我们需要养成清晰的文件分类习惯,利用时间 项目名称的方式进行命名,对于完成的项目需要进行整理归档,超过一年以上的历史项目可以按年份进行大类区分等等,这样的习惯将会给你和他人都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