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对称性构图
一幅拥有对称性的画面,是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当一张照片,被分成左右或者上下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有着绝对的均衡的时候,那这张照片会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稳感。并且,两边对称的画面有着不俗的视觉冲击效果。
由于水面的倒映,画面被分为上下两个对称的部分,这种绝对对称的镜面效果,给人一种天地间一片寂静的错觉。而干净大气的高楼背景,经过倒映,营造出了类似盗梦空间的奇幻效果,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左中右三扇窗户,实现了画面上的左右对称均衡。
当然,不是非得端端正正地使用对称性构图才能使画面保持平衡,如果使用得当,斜构图,或是一些含有不对称元素的照片一样能带来平稳的画面。至于该怎么平衡好画面,我们在下一小节详细介绍。
6. 关于画面中“力”的平衡和斜构图
在一张照片,一幅画面中,是存在着“力”的。这种“力”类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力。我们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撑力平衡了,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站立,同样的,只有照片中各种“力”平衡了,照片才能显得和谐,不会给人带来不适。由于“力”的不平衡而带来不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新手最喜欢用的斜构图。例如我这张早期的照片,当时拍出来还津津乐道,但是没过多久就被我冷藏起来了:
我们可以大致分析一下这张图中的“力”
可以看到,这张图所有物体,包括人物,背景的风车,还有草地,都在往右下倾斜下去,所有的“力”都往右倾倒,整个画面的重心也都随之倒下了,让观者觉得这张照片变得不稳,从而让人产生不安。
其实斜构图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构图方法,好的斜构图能为照片带来不一样的风采。但是要用好斜构图,摄影师往往要对画面中“力”的平衡有很好的调度能力。这也是大部分摄影前辈会推荐新手构图尽量横平竖直,甚至使用水平仪来辅助构图的原因。那么像上面这张照片的构图,如果我们要使用,就一定要解决这些倾斜的元素带来的问题。当画面出现了,或者我们的构图会让画面出现元素倾斜的现象,那么要平衡这个倾斜一般就是用一个反向的“力”来支撑,或是拉一把倾斜的元素。
可以看到,这张图中,我并没有使用横平竖直的构图方式,左边的地平线都是在往右下倾斜的,但是右边模特的姿势却是往左上方扭,对下倾的地平线起了一个往上拉伸的作用,平衡了背景带来的倾斜感。而这样的一种倾斜的构图,也能很好的传达出一种失落无助的情感,对表现拍摄主题起到了不错的作用,这是端端正正的构图很难做到的。
又例如下面这张图:
背景的框架在往右倒,而下面的人物只要往左上方稍作伸展,便能很自然地把倾斜的背景支撑起来,消除不稳因素,让画面恢复平衡。我们撇开这些条条框框的原理不说,单纯地看着这张图,也是可以感受得到在这本该倾斜的画面中透出来的安稳感。这就是平衡画面中的“力”带来的神奇效果。
同样的,我们还能构造两个没有相互作用的反向“力”来支撑画面平衡。
左边比较大的草和右边较小的草以及往右倾斜的模特分别是向左向右的两个“力”。虽然这两个“力”互不干涉,但是它们分别支撑起了画面的左右两部分,使得画面整体显得均衡饱满。
在我们能理解这些“力”之间相互均衡的作用之后,我们可以继续拓展,我们可以在前面提到的那些只有两个方向的“力”的前提下再增加更多不同方向的“力”,来获得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画面。
可以看到,画面整体是往左倾斜的,无论是右边的少女还是路面墙面,都是往左倒的。但是,左边的少女却在这个画面中起了一个重要的稳定作用----和前面两个左倾的元素组合成了一个三角形。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所以这张图,即使是向着一边倾倒,但是因为这个三角架构的存在,也不会给人一直十分失衡的感觉,反倒多了一丝活泼。我们可以尝试把图片拉正,比较一下和这斜构图会有什么差别。
经过裁剪旋转我们得到把构图端正过后的效果,我们不去讨论裁剪带来的肢体切割效果,单纯从整体感受来说。构图正过来之后,对比斜构图那一张来说,整个画面失去了动感。之前的斜构图中,画面的倾斜配合右边少女“扑”的动作,有种非常鲜明的动态效果,给人一种这两个少女此刻就在眼前的感觉,而后者则没有这种感觉。
当然,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还会有更多不同方向的“力”的产生,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只要我们理解了如何去均衡这些“力”,使得画面平稳,那我们就能发掘出更多的组合,更多别出心裁的构图,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丰富内容。